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标准
乡村振兴学院
2023年3月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总学时数:56学时讲课学时28学时
实训学时:28学时上机教学:0学时
授课对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工程制图等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地基基础等
教材:刘宗波主编,《建筑工程测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4版。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解决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测量仪器的观测使用方法,能够完成基本的测量、施工任务,培养学生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进行测量、放样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品德修养目标:具有遵守纪律、诚信友善、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懂得感恩、独立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良好品德修为。
(2)思想政治目标: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认真工作、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进一步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职业素质目标:具有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具有遵纪守法、规范作业、维护国家版图、保守秘密法法治意识;具有敢于担当、科技报国的责任意识;具有提出新方法、新思路,进行发明创造、改革的创新意识;具有精度保证的质量意识。
(4)身心健康目标: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适应工作环境,承担工程测量外业工作。
(5)文化素质目标:具有广泛的人文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伦理知识、测绘人文知识。
2.知识目标
(1)熟热工程测星程序,坐标及高程系统,距离、角度、高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测量误差基础知识;
(2)熟练堂握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3)熟练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5)掌握地形图识读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6)熟练掌握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点的高程测设方法;
(7)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程序和方法;
(8)熟悉各类工程的工程测量方案设计要点。
3.能力目标
(1)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比选提供测量方案与建议;
(2)能够掌握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经济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能够根据工程要求熟悉和选择专业常用的现代测量仪器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4)在测量小组协作中具有团队意识,能够理解一个团队中每个角色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团队实现目标的意义,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表1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序号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
课程思政内容 |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
参考学时 |
1 |
项目一测量基本知识 |
教学内容: 1.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 2.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5.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 1.掌握测量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了解测绘新技术发展概况; 2.理解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概念; 3.理解地面点位置表示方法,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基本原则。 |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规矩,明确学习目标,树立社会责任感; 2.学习测绘科普人文知识,弘扬测量精神,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了解测绘学的基本概念。 2.列举生活中测量案例,借助社会热点测量事件,现代化测量技术案例,培养学习测量的兴趣,明确目标,端庄态度。 |
4 |
2 |
项目二测量基本工作任务1水准测量 |
教学内容: 1.水准测量的原理; 2.水准仪和水准尺; 3.水准仪的技术操作; 4.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 5.水准仪的检验校正; 6.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教学要求: 1.理解水准测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熟悉水准仪的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其使用方法; 3.理解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轴、竖轴、水准管分划值、视差、视线高、转点等概念; 4.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方法; 5.会水准仪的常规检验; 6.能分析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消减方法。 |
1.培养学生爱护仪器的习惯,做到规范操作仪器、仪器有专人看管; 2.外业操作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包括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 3.测量数据要真实、准确,规范记录数据,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4.进行精度检核,提高质量意识; 5.结合水准测量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实物演示认知水准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过程掌握水准仪的操作和观测; 3.通过教师示范和监督,养成爱护仪器、安全操作、规范记录的习惯。 4.通过珠峰高程测量案例和国测一大队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素质价值观。 |
8(含实践4学时) |
3 |
项目二测量基本工作任务2角度测量 |
教学内容: 1.水平角、竖直角定义,观测的原理; 2.全站仪构造; 3.全站仪的使用; 4.水平角的观测; 5.竖直角的观测; 6.全站仪的检验和校正; 7.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水平角、竖直角概念及测量原理; 2.了解J2、J6、光学经纬仪、ET-05电子经纬仪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 3.掌握测回法、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和记录计算; 4.掌握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 5.了解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6.了解水平角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
1.培养学生爱护仪器的习惯,做到规范操作仪器、仪器有专人看管; 2.外业操作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包括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 3.测量数据要真实、准确,规范记录数据,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4.根据规范检验精度,提高质量意识; 5.结合角度测量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参观认知角度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过程掌握经纬仪的操作和观测。 3.通过学生实操训练中具体的做法要求、教师示范和监督,养成爱护仪器、安全操作、规范记录的习惯; 4.通过角度测量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价值观。 |
12(含实践6学时) |
4 |
项目二测量基本工作任务3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
教学内容: 1.直线定向; 2.钢尺量距; 3.视距测量; 4.光电测距; 5.坐标正反算; 6.全站仪简介。 教学要求: 1.掌握钢尺量距的方法及三项误差改正计算; 2.了解视距测量的原理,掌握视距测量的方法; 3.了解光电测距的原理,掌握测距的使用方法; 4.掌握直线定向概念。 |
1.根据距离测量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结合方位角测量工程案例,体会方位角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参观认知距离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过程掌握测距仪的操作和观测。 3.通过距离测量方法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理念。 |
8(含实践4学时) |
5 |
项目三小地区控制测量 |
教学内容: 1.图根导线测量; 2.交会法定点测量; 3.四、五等水准测量; 4.三角高程测量。 教学要求: 1.了解控制测量得分类、分级及技术要求; 2.了解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内容,掌握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和交会定点测量方法; 3.掌握四、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及记录计算; 4.了解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 |
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任务实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查阅规范的能力,依据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测量的素养。 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 |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参观认知国家控制网的建立方法; 2.利用实际工程实际案例,讲解控制测量要点; 3.编制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4.教师提供工程测量国家、行业标准,培养规范作业意识。 |
8(含实践6学时) |
6 |
项目四地形图识读与应用 |
教学内容: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 3.地形图的识读; 4.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5.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图幅、图号等基本概念; 2.了解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学习《地形图图式》; 3.能够对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判读; 4.能在地形图上确定点的坐标、高程,直线的距离、方位等信息; 5.能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6.能进行土方量计算; 7.能进行面积量算。 |
1.培养学生依法测绘、维护国家版图意识; 2.培养学生依据《地形图图式》规范测图用图,保守国家秘密; 3.通过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参与国家基础测绘建设,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
1.通过地形图标准图、《地形图图式》、视频、或图片学习地形图基本知识; 2.通过现场实测掌握地形图应用技能; 3.根据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测图用图的意识; 4.通过地形图测绘在国家基础建设、社会服务方面的应用,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
6(含实践2学时) |
7 |
项目五 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
教学内容: 1.施工测量概述; 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3.测设的基本工作; 4.测设点位的基本方法; 5.坡度的测设方法; 6.圆曲线测设。 教学要求: 1.了解施工放样的概念和原则。了解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2.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和点位测设的方法; 3.了解坡度的测设方法; |
1.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测定”的原理与“测设”原理融会贯通;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运用所学方法参与工程实践; 3.具备学习和创新测量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
1.通过工程案例讲解各项工程施工任务和测量方法; 2.通过现场实测获取数据进行内业数据整理; 3.通过与生产项目结合,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奉献社会的精神。 |
10(含实践6学时) |
|
总学时 |
56(含实践28学时) |
|
|
|
|
|
|
|
五、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应以典型的工程测量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工程视频、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和使用方法;
(3)采用“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
(4)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实操训练,让学生及早适应从业环境;强化科学教育,提供学生法制观念,减少安全隐患,培养责任感;融入中国测绘历史、先进人物事迹,树立文化自信;引入测量新技术,树立强国梦,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教师以德立身、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评价方法
采用“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与技能、理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资源学习、头脑风暴、答疑讨论、作业任务、课堂考勤等,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进行评价。技能考核对接国家测量技能竞赛考核标准,理论考试对接工程测量员考核标准。过程、理论和技能评价配以不同的权重,从多维度考核学生的综合表现。
学生成绩综合评价见下表。
表2学生成绩综合评价表
|
过程性评价 |
技能评价 |
理论评价 |
评价项目 |
态度、素养 |
资源学习、作业 |
技能考试 |
理论考试 |
评价方式 |
借助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 |
教师评价 |
教师评价 |
评价构成(%) |
50 |
30 |
20 |
|
|
|
|
|
3.教学条件
(1)需配备测量相关规范、标准及工程图纸;
(2)需配备足够数量满足精度的测量仪器;
(3)需配备多媒体教室,建立测量施工案例库及视频动画库;
(4)需建立校内测量实训场,满足校内练习的需求;
(5)建立一定数量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施工现场教学任务;
(6)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
4.教材编选
(1)选取工程测量典型工作任务,以工程测量员职业要求为参考,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进行教材编写;
(2)教材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紧密追踪测量技术的发展,紧贴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编写;
(3)教材一般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优先选用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新出版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