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 时:60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二、课程简介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一个分支,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任务是在农业生态系统水平上揭示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生态学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高职高专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两大应用领域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2.理解农业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方法;
3.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整体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课程定位
(三)实践环节
谈谈如何学好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这门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系统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2.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特征和类型;
3.把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
第二节 生态系统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
(三)实践环节
实训一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1.全面把握生物个体货群体通过形态、生理和生化机制去适应不同环境的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塑造作用;
2.了解生物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及生态因子
第二节 生物种群
第三节 生物群落
(三)实践环节
1.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
2.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特点;
3.形成对现实系统结构和功能状况的科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三节 生物群落
(三)实践环节
实训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的、调控机制、调控原则和层次;
2.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内容和稳态调控机制;
3.掌握农业生态系统技术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及农业生态工程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调控
第三节 农业生态工程
(三)实践环节
实训五、农业生态工程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及现代农业的一些新概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了解中国生态农业实践所形成的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发展研究
第二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生态农业实践
(三)实践环节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2.设计三种以上常见的循环养殖多级利用食物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演示法;多媒体。
第七章 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资源的特点、现状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原则;
2.了解主要的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途径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资源概述
第二节 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实践环节
实训三、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八章 农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农业环境问题现状;
2.掌握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现状和防治策略;
3.把握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环境问题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防治
第三节 水体污染及防治
第四节 土壤污染及防治
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第六节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三)实践环节
实训四、农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九章 农业环境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 农业环境检测
第三节 农业环境质量评价
(三)实践环节
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
讲
课 |
习 题 课 |
讨 论 课 |
实验 |
其他教学环节 |
小
计 |
第一章 |
1.5 |
|
|
|
0.5 |
2 |
第二章 |
1.5 |
|
|
4 |
0.5 |
6 |
第三章 |
3 |
0.5 |
|
|
0.5 |
4 |
第四章 |
5 |
0.5 |
|
4 |
0.5 |
10 |
第五章 |
5 |
0.5 |
|
4 |
0.5 |
10 |
第六章 |
3 |
0.5 |
|
|
0.5 |
4 |
第七章 |
2 |
|
|
4 |
|
6 |
第八章 |
5 |
0.5 |
|
4 |
0.5 |
10 |
第九章 |
2 |
2 |
|
|
4 |
6 |
合计 |
|
|
|
|
|
60 |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高国强等.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骆世明等.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周凤霞等.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张从等.农业环境保护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王素娜修订日期:2011.8.31
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